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结果分析中...

成果/Result

已选条件:
  • 人物=李宝明 x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9

视图:
排序方式:
共1页<< <1> >>每页显示条目数:
东北野战军辽西会战决策的演变被引量:2收藏 分享
作者:李宝明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历史文博系
来源:《军事历史研究》  2016
关键词:解放战争时期  辽西会战  东北野战军  林彪  廖耀湘  
摘要:1948年10月辽西会战中,国民党军内部意见不一,西进兵团行军方向犹疑不决,对东北野战军的敌情判断和作战部署构成了不小的挑战。林彪在战役判断和兵力部署上多次出现偏差,却未对东北野战军全歼西进兵团造成根本性影响,原因在于:...
也论一九四八年卫立煌与中共的关系被引量:1收藏 分享
作者:李宝明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2015
关键词:卫立煌  东北决战  毛泽东  蒋介石  林彪  
摘要:1948年,卫立煌准备与中共东北野战军长期对峙。他以国民党军主力固守沈阳,致使东北野战军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内无战机可觅。虽然卫立煌对毛泽东和林彪攻打锦州的意图判断失误,反对动用沈阳主力增援,却一直设法保存锦州国民党军实力...
秉轴持钧:淮海战役总前委常委决策述论被引量:1收藏 分享
作者:李宝明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历史文博系
来源:《安徽史学》  2022
关键词:淮海战役  总前委常委  中央军委  粟裕  
摘要:淮海战役开始前后,中共方面未能及时察觉国民党军战略收缩,以致于中原野战军歼敌目标变换不定,华东野战军也不得不变更作战地域。淮海战役总前委成立后,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三位常委说服中央军委和粟裕,将华东野战军分成南、北两线作...
张学良中原大战中立立场动机考被引量:1收藏 分享
作者:李宝明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历史文博系
来源:《安徽史学》  2017
关键词:中原大战  张学良  蒋介石  
摘要:张学良等人认为:如若支持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获胜,东北军必须接受财政统一和军队编遣,从而丧失独立性。有鉴于此,他一反常态在战前选择"中立",与蒋保持距离。大战伊始,他向蒋示意出兵,在对方允诺华北地盘和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后,迟...
平津战役国共两军部署比较观察被引量:1收藏 分享
作者:李宝明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历史文博系
来源:《史林》  2016
关键词:平津战役  军事部署  傅作义  毛泽东  
摘要:在平津战役中,中共方面一直担心北平和天津地区国军南下华东,由此在1948年12月11日做出"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针对性部署,随后又推迟发动绥远战役,放弃进攻塘沽和大沽。事实上,傅作义虽有撤军打算,却从未考虑南下,早于...
黄维兵团覆没之原委——以台北“国史馆”档案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李宝明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历史文博系
来源:《军事历史研究》  2019
关键词:淮海战役  双堆集战役  蒋介石  黄维  
摘要:淮海决战双堆集战役中,黄维兵团与中原野战军兵力相当,武器装备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不过,蒋介石的固执与轻敌、黄维的机械与犹疑为中野提供了良机。弃守蒙城、推迟撤回浍河北岸部队、选择坚守待援是兵团犯下的三个错误,也是导致其最后被...
景山史话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李宝明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来源:《文史知识》  2008
关键词:景山  中国  文化历史  风景名胜  
摘要:在北京众多的皇家宫囿中,位于故宫北侧的景山在许多人的眼中只不过是一座人工土山,然而,就是这座土山,却见证了明清两代多起重大历史事件。
略论北京市近代史迹的历史文化价值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李宝明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历史文博系
来源:《文化遗产区域保护与活化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生论坛》  2013
关键词:近代史迹  历史文化价值  思想转变  城市建设  
摘要: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城市的历史越久远,文化越丰富,其特色就越明显.笔者在充分研究北京市已经公布的重要文物名录的基础上,结合近代发生在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全面梳理了222处重要史迹。近代史迹承载了中国和北京在...
蒋介石应对卢沟桥事变新考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李宝明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历史文博系
来源:《军事历史研究》  2019
关键词:卢沟桥事变  蒋介石  宋哲元  
摘要: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对于蒋介石的决策能力是一次严峻挑战。他从一开始就认定日军挑衅限于局部,不会演变成大规模侵华战争;在没有全面开战准备的前提下派遣中央军北上、发表庐山讲话,实为虚张声势,带有很大的投机性;授权宋哲元处理中日...
一九四八年东北决战若干问题研究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李宝明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来源:《北大史学》  2011
关键词:锦州战役  九四  卫立煌  东北民主联军  战场上  北宁  范汉杰  围城打援  大歼灭战  大决战  
摘要:在1948年的东北战场上,毛泽东和林彪有共同的战略目标,即阻止东北国军撤入关内,在东北境内完成决战。但是,二人在国军是否会于1948年初撒军、锦州战役是否会引发国共决战等问题上存在分歧。最终,毛泽东基本同意了林彪的判断和...
中原大战中蒋介石的扩军政策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李宝明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历史文博系
来源:《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第二十一次学术年会;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  2012
摘要:<正>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后,蒋介石提出对拥有200多万员额的国民革命军进行编遣。这一计划遭到新桂系、西北军、晋绥军等地方军事集团的先后反抗。面对阻力,蒋介石采取了扩军和争取敌方部队等措施,此举与编遣的初衷背道而驰。本...
北京抗战遗迹的保护与利用建议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李宝明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历史文博系
来源:《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18
关键词:抗战遗迹  保护  利用  
摘要:北京地区有大量抗战遗迹,它们是传播抗战历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的重要载体。保护和利用抗战遗迹,应在政府倡导下,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加深民众尤其是在校学生的认知,引导他们对抗战遗迹进行保护,并充分认识到抗战遗迹的重要作用。
毛泽东“先入关再出关”设想的提出与放弃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李宝明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历史文博系
来源:《军事历史研究》  2023
关键词:辽沈战役  毛泽东  “先入关再出关”  东北野战军  林彪  
摘要:1948年国共东北决战进程远比毛泽东预想的短促。9月12日北宁路战役发动之时,毛泽东并不认为东北决战时机已经成熟,更没有意识到这是国共战略决战的序幕之战。按照既有设想,东北野战军应在北宁路作战结束后举兵入关,继续发挥运动...
辽西会战中国民党军西进兵团未能回师沈阳之真相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李宝明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历史文博系
来源:《军事历史研究》  2024
关键词:辽西会战  西进兵团  廖耀湘  卫立煌  
摘要:既有辽西会战研究受参战将领忆述影响,认定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须为西进兵团战败承担责任,缘于他越级命令该兵团一部返回沈阳,从而打乱了兵团前往营口的既定计划,最终导致全军覆没。实际上,参战将领混淆、隐瞒了关键细节。...
黄维兵团覆没之原委——以台北“国史馆”档案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李宝明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历史文博系
来源:《军事历史研究》  2018
关键词:淮海战役  双堆集战役  蒋介石  黄维  
摘要:淮海决战双堆集战役中,黄维兵团与中原野战军兵力相当,武器装备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不过,蒋介石的固执与轻敌、黄维的机械与犹疑为中野提供了良机。弃守蒙城、推迟撤回浍河北岸部队、选择坚守待援是兵团犯下的三个错误,也是导致其最后被...
碾庄之役探微——以国共双方档案史料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李宝明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历史文博系
来源:《军事历史研究》  2021
关键词:碾庄之役  黄百韬兵团  蒋介石  
摘要:1948年11月10日,蒋介石突然下令黄百韬兵团固守碾庄,并令邱清泉兵团与李弥兵团由徐州东进,目的是吸引华东野战军主力并与之决战。碾庄之役进程超出国共双方的意料。双方均有轻敌思想,不过程度不同、延续时间不一。蒋介石依据的...
中原大战中蒋介石的扩军政策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李宝明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历史文博系
来源:《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第二十一次学术年会;中国近现代史...》  2014
摘要:<正>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后,蒋介石提出对拥有200多万员额的国民革命军进行编遣。这一计划遭到新桂系、西北军、晋绥军等地方军事集团的先后反抗。面对阻力,蒋介石采取了扩军和争取敌方部队等措施,此举与编遣的初衷背道而驰。本...
黄百韬兵团被围缘由考辨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李宝明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历史文博系
来源:《安徽史学》  2018
关键词:淮海战役  黄百韬兵团  毛泽东  粟裕  蒋介石  
摘要:淮海战役前,国共双方的判断和应对举措均有偏差。国民党军方面误认为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联手发起战略决战,进攻方向在鲁西南,目标是徐州。中共没有意识到华东国民党军即将全面收缩,以致于未能在原定地域包围黄百韬兵团。战后,双方...
陈官庄战役若干问题考析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李宝明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历史文博系
来源:《军事历史研究》  2021
关键词:淮海战役  陈官庄  粟裕  杜聿明  蒋介石  
摘要:陈官庄战役是国共战略决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既有研究的部分史实表述及观点不无可以商榷之处。中共方面对杜聿明部撤退方向的判断一直存在分歧,并未及时察觉其突然改变行军方向,而是在两天后才调整部署。由此可以反证:国民党军战前...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北京联合大学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