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结果分析中...

成果/Result

已选条件:
  • 收录类型=CSSCI x
  • 人物=张勃 x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27

视图:
排序方式:
共1页<< <1> >>每页显示条目数:
风俗与善治:中国古代的移风易俗思想被引量:21收藏 分享
作者:张勃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关键词:风俗  善治  移风易俗  民俗学  
摘要:移风易俗是人在有意识促使风俗发生变化方面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行动。中国古代的移风易俗思想内容丰富,古人对于移风易俗的可能性、重要性、价值、方法等方面均有十分深刻的认识,他们强调移风易俗的治世价值,在法治与礼教两种方法中更主张...
新文科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从高校使命担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耦合关系谈起被引量:20收藏 分享
作者:张勃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来源:《文化遗产》  2021
关键词:新文科  学科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校职能  
摘要:高校作为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专门机构,既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应然主体,也是实然主体。一方面,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确认、建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振兴等诸多环节的参与,高校在促进非物质文...
从乞巧节到中国情人节——七夕节的当代重构及意义被引量:18收藏 分享
作者:张勃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来源:《文化遗产》  2014
关键词:七夕节  乞巧节  中国情人节  文化重构  
摘要:七夕节当下正经历着从乞巧节到中国情人节的蜕变,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化重构。它融合本土资源与外来资源、传统资源与现代资源,并具有主动谋求的鲜明特征。这一文化重构具有重要意义:它有效帮助七夕节摆脱生存困境,促进了节日的重振复兴;...
危机·转机·生机:二十四节气保护及其需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被引量:17收藏 分享
作者:张勃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来源:《文化遗产》  2017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历史地形成的时间制度,在传统社会的国家事务、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形成了十分丰富的节气文化和实践活动。受社会变迁、中国人宇宙观和月令思维模式变化、历法变更、珍视不够等因素的影响,二十四...
当前语境下传统节日的困境与出路——兼及建构新兴节庆活动的一点思考被引量:15收藏 分享
作者:张勃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2011
关键词:传统节日  非常性  困境  重建  新兴节庆  
摘要:节日通过其"非常性"与常日区别开来,并获得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国传统节日的"非常性"主要体现在名称的特殊性、所在年度周期时间线上所处位置的特殊性、活动的特殊性、活动空间的特殊性以及民俗主体节日体验、情感的特殊性等五个方面...
建构时代的中国节日建设被引量:14收藏 分享
作者:张勃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来源:《民俗研究》  2015
关键词:建构时代  节日  节日建设  
摘要:传统节日、现代节日纪念日、新兴民间节日、新兴地方节会以及外来节日等多种不同类型节日共生又竞争的多元并存,是中国节日格局的现状。中国节日正处于建构时代,有必要加强节日建设的顶层设计。不同类型的节日代表着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
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基于人与自然、他者和自身关系视角的考察被引量:14收藏 分享
作者:张勃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2021
关键词:中华传统节日  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民俗学  民间文艺  
摘要:传统节日的当代复兴离不开对其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寄寓于传统节日可闻可见的诸要素中。从关系的视角分析,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包括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顺天应时,感恩思报,以人为本,刚健有...
再次命名与传统节日的现代转换——基于重阳节当代变迁的思考被引量:12收藏 分享
作者:张勃 王改凌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来源:《西北民族研究》  2015
关键词:重阳节  老年节  再次命名  文化重构  现代转换  
摘要:敬老孝亲的文化诉求在传统社会的重阳节中并不突出,现在却成为重阳节的重要主题。这一变迁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重阳节的再次命名有密切关系,也紧紧关联着重阳节命运的当代逆转,是激活传统并使之有机融入现代生活的珍贵样本。重阳节...
北京中轴线概念的提出及意义被引量:6收藏 分享
作者:张勃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研究院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2022
关键词:北京中轴线  文化遗产  梁思成  
摘要:北京自金中都起就有中轴线之实,但一直没有中轴线之名,今日申遗之“北京中轴线”则肇始于700多年前的元大都。北京中轴线概念的提出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梁思成为代表的学者们发现中轴线之实,并“取实予名”不断发展的结果,具有重...
北京中轴线的中和之美被引量:5收藏 分享
作者:张勃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
来源:《前线》  2020
关键词:北京中轴线申遗  中和思想  讲好中和故事  
摘要:北京中轴线作为首都北京的空间规划之轴和文化之轴,体现了千年古都的文化风貌,承载着中华文化中和思想的清风古韵。北京中轴线申遗离不开对中轴线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和精准表述,这就需要梳理中和文脉,讲好中和故事。注重从艺术层面揭示...
《帝京景物略》中的岁时民俗记述研究——兼及对当代民俗志书写的一点思考被引量:5收藏 分享
作者:张勃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来源:《民俗研究》  2010
关键词:《帝京景物略》  岁时民俗记述  记述特色  民俗志书写  
摘要:《帝京景物略》是一个北京人和两个旅居北京多年的他乡人在北京著作的有关北京的一本书,作者在卷二"春场"部分按照时序专门对当时的节日文化和节日生活进行了系统书写,另在一些景观描写中也记述了于兹发生的岁时节日活动。这些记述以较...
加强节日历史研究,促进节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节日文化遗产保护七人谈被引量:4收藏 分享
作者:刘魁立 黄涛 张勃 王加华 季中扬 黄龙光 萧放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
来源:《民间文化论坛》  2023
关键词:北京联合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版  文化遗产保护  师范大学学报  民间文化  工作室  高端论坛  传承与发展  
摘要:2022年12月3日,由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名家工作室——“我们的节日”北京工作室、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和“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主办,《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节...
“端午”作为节名出现于唐代考被引量:3收藏 分享
作者:张勃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2011
关键词:端午  五月五日  五日  唐代  
摘要:农历五月五日,俗称端午节。当今学者多引周处《风土记》中的相关记载,证明"端午"作为节日名称在魏晋时期已经出现,并有端午曾经泛指五日、并非专指五月五日的说法。然而,较早引用《风土记》的《玉烛宝典》、《艺文类聚》诸书中均作"...
从国家祭祀场所到公共活动空间——关于活化北京七个祭坛公园的思考与建议被引量:3收藏 分享
作者:张勃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关键词:国家祭祀  国家祭祀场所  祭坛  公共活动空间  
摘要:明清时期兴建于北京内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先农坛、先蚕坛等祭坛,本是国家祭祀场所,进入民国以后,均被辟为公园,成为公共活动空间。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在辛亥革命之后发生的根本性变革。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仪式...
春秋二社:唐代乡村社会的盛大节日——兼论社日与唐代私社的发展被引量:3收藏 分享
作者:张勃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关键词:唐代  社日节  标志性时间  标志性节俗  私社  
摘要:春社和秋社是唐代乡村社会的盛大节日,其标志性时间分别为二月和八月的上戊日,标志性习俗是祭社稷和歌舞宴饮。作为唐代传统节日的社日节,从唐代以前官方与民众对社日节俗活动不断的反复实践那里获得了基本的生存力量;到唐代,它又为官...
地方志与北京历史民俗研究被引量:3收藏 分享
作者:张勃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来源:《民俗研究》  2012
关键词:地方志  北京  历史民俗研究  
摘要:北京拥有大量的地方志,不同历史时期修纂的地方志对北京民俗的记述,为当下进行北京历史民俗研究提供了比较系统、翔实、可靠且时空确定的宝贵资料。通过对地方志中民俗资料的发现与解读,可以进行北京民俗史、北京历史民俗形态、不同区域...
寺庙与北京居民的休闲生活被引量:2收藏 分享
作者:张勃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关键词:寺庙  庙会  北京  休闲  
摘要:北京宗教文化发达,寺庙众多。近代之前,作为平时游览和游憩之地、岁时节日休闲娱乐的重要活动场所以及一般庙会的缘起与核心活动场域,寺庙在北京居民的休闲生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下,由于现代休闲娱乐方式的变化和各种休闲娱乐...
重月传统与文化选择:中秋节在唐代的形成被引量:1收藏 分享
作者:张勃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来源:《民族艺术》  2013
关键词:中秋节  八月十五  唐代  重月传统  文化选择  
摘要:八月十五在唐代已有专门的名称、特定的习俗活动和传说故事,故而在唐代已经成为民俗节日。这是在中国古代重月传统下唐代人进行文化选择的结果。唐代人的中秋情怀体现为欣赏自然之美、珍惜韶华与渴望团圆。
对乡土民俗的关怀与书写:杨嗣昌和他的《武陵竞渡略》被引量:1收藏 分享
作者:张勃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来源:《文化遗产》  2011
关键词:杨嗣昌  《武陵竞渡略》  乡土民俗  书写方法  岁时民俗文献  价值  
摘要:《武陵竞渡略》是杨嗣昌在个人生命史的特殊阶段、在流行记述风俗的时代氛围中,对乡土民俗进行关怀和书写的产物。《武陵竞渡略》在写作方面采取了如下方法和策略:(1)以当时竞渡习俗的相关资料作为依据,全面而细致地记述武陵竞渡风俗...
钟敬文先生论民俗学者的素养被引量:1收藏 分享
作者:张勃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
来源:《民族艺术》  2023
关键词:钟敬文  民俗学  学者素养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摘要:当前,新文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的关键在人才。钟敬文先生不仅重视和从事民俗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而且对于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民俗学专业人才和如何培养民俗学专业人才有高度的自觉。他认为:民俗学者应该坚守人民...
国庆节,你在北京吗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张勃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来源:《前线》  2019
关键词:国庆节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  问候语  土地  城市  
摘要:“国庆节,你在北京吗?”这句国庆节期间流行的问候语,貌似简单,实则饱含情谊,蕴藏着对北京和祖国的一片深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逢国庆,没有哪一个城市能够像首都北京这样成为亿万人心中向往的地方。
蜕变中的都市——从《北京风俗问答》看20世纪初期北京城市的现代化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张勃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关键词:北京  现代化  北京风俗  
摘要:加藤鎌三郎的《北京风俗问答》(1924年),从当下的具体事件出发,用对话体的形式记录了民国初年北京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人口、城市结构、居民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基本状态和种种变化,是北京历史记忆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理解20...
城市文化日历构建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张勃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2012
关键词:文化日历  构建  概念  意义  
摘要:"文化日历"是指将某个城市或地区的重要文化活动按举办日期的先后和空间分布,将相关信息进行有序编排而形成的特殊历书,它用简洁的方式揭示出该城市或地区文化活动的丰富性程度和时空间安排。文化日历可以有指南性和总结性两种类型。文...
探求传统节日的真与善——评萧放教授《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张勃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来源:《民俗研究》  2012
关键词:传统节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授  萧放  探求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者  文化学者  
摘要:节日研究无疑是当前国内的学术热点之一,参与其中的学者甚众。如果提及这方面的专家,民俗学界的同仁们首先想到的大约会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萧放教授。事实上,萧放教授在节日研究领域内的影响远不止于民俗学界,因为我们不仅从那些出自历史...
端午龙舟竞渡习俗至迟出现于唐代考——兼谈民俗史研究中史料的搜集与释读问题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张勃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来源:《民族艺术》  2019
关键词:端午竞渡  龙舟竞渡  唐代  史料释读  
摘要:端午龙舟竞渡是在端午节期间举行的以龙舟为工具、以速度比赛为内容的活动。关于端午龙舟竞渡出现的时间有唐代说与宋代说两种观点。目前看这两种观点均论证不足。释读张建封《竞渡歌》、卢肇《竞渡诗》、李群玉《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
北京古都文化的精髓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张勃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来源:《人民论坛》  2018
关键词:首都  古都文化  文物古迹  
摘要:作为当代首都文化组成部分的古都文化,是历史上形成的北京古都文化的精髓部分。这些文化精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呈现,是北京古都留给北京人、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对北京城市精神的塑造、对北京人性格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
“家乡民俗学”众人谈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朝戈金 巴莫曲布嫫 陈连山 陈岗龙 杨利慧 万建中 林继富 王卫华 江帆 刘晓春 张士闪 郑土有 毛巧晖 张勃 安德明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来源:《民间文化论坛》  2024
关键词:中国民俗学  民俗学史  青年论坛  学术现象  田野研究  民间文化  学术史  近二十年  
摘要:安德明:“家乡民俗学”最初成形于近二十年前的民间文化青年论坛,那次网络会议形成了许多有创新性的话题和研究方向。我最初的思考,是想概括中国现当代民俗学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学术现象,即大量研究者均以自己家乡的民俗文化为调查研...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北京联合大学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