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薛红云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 任职于 资源管理系)

被引量:1H指数:1北大核心: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结果分析中...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视图:
排序方式:
形象的抒情——评柏桦《唯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被引量:1收藏 分享
作者:薛红云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来源:《诗探索》  2014
关键词:幸福  抒情  形象  中国古典诗歌  人性情感  知名度  心灵  母题  
摘要:柏桦的《唯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之所以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撇开它仅仅因为题目便能够打动许多易感怀旧的心灵外,其诗歌的内容更是让人低吟萦怀,柏桦善于通过形象来抒情,而他抒发的个人性情感又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母题有着共通之处。
质疑
时间态度与文化认同——由南方狼说到“80后”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薛红云 王士强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
来源:《作家》  2012
关键词:“80后”南方狼  时间观念  文化认同  
摘要:年轻一代写作者对待时间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他们的价值立场和文化认同,本文以"80后"诗人南方狼的诗歌写作为中心探讨这一问题。面对当今消费社会中文化的西化与虚无倾向,新一代的写作者确立怎样的时间态度,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认...
质疑
论20世纪60年代出生文学批评家的文化人格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薛红云 王士强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来源:《山花:下半月》  2013
关键词:20世纪90年代以来  文学批评家  文化人格  60年代  当代文学批评  中国社会  知识分子  分化现象  
摘要:法国文学批评家蒂博代曾说过:“再没有比界定一代人的含义更困难的了”,因为“一代人没有一个明确的开始和结束,他们属于一种连续不断的运动”。但是,由于20世纪中国社会的急剧动荡所造成的明显的历史断裂和时期区分,使得中国的知识...
质疑
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文精神”的争鸣与反思——以批评主体的角度为观照点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薛红云 王秀梅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生化学院社科部;北京联合大学人文社科部
来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关键词:20世纪90年代  批评家  “人文精神”  分化  
摘要:1993年,中国的文学批评界展开了一场针对"人文精神"的讨论。以王晓明为代表的批评家从捍卫"人文精神"的角度对当时以王朔、张艺谋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提出了尖锐的批判,由此展开了一场长达两年之久的讨论。张颐武、陈晓明等人从...
质疑
隐喻的实践:关于《钟山》“新写实”小说的讨论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薛红云 张晓东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来源:《山花:下半月》  2014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  批评实践  《钟山》  20世纪90年代初  隐喻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新写实小说”  主流意识形态  
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在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各种整顿、文坛一片萧条沉寂的时候,有一种创作现象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南京的《钟山》杂志从1989年开始策划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围绕着“新写实小说”的创作与批评,在20世纪90年代...
质疑
时光流逝,刻骨铭心的痛——漫议阿毛的诗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王士强 薛红云
机构: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  2013
关键词:阿毛  女性诗歌  时间感  
摘要:诗人阿毛是1990年代以来一位有代表性的女性诗人,其作品形成了自身独具的风格与特色。本文主要关注阿毛诗歌中时间感的问题,指出对时间的敏感、对时光流逝的书写是其诗歌中或隐或显的主题,它既体现为一种历史感、时代感、现实感,同...
质疑
文化研究的兴起与文学研究的应对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薛红云 王士强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来源:《山花:下半月》  2011
关键词:文学研究  文化研究  中文学科  文学学科  社会学  历史学  人类学  传播学  
摘要:文化研究近年来已经成为中国的一种“显学”,它涉及文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影视学、传播学等众多领域,有某种跨学科甚至超学科的趋势。文化研究在中国的肇始源自中文学科“文艺学”,其对当今的文学学科有重要的影响,在文学研究...
质疑
我们都是囚徒——读臧海英的诗歌《囚徒》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薛红云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来源:《诗探索》  2016
关键词:起句  诗眼  愿意做  一连串问题  法国电影  布努埃尔  循环播放  西西弗斯  人能  惊人之语  
摘要:看到诗歌的题目,我猜想其内容应该是写一个人如何努力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然而读完全诗,却发现诗人写的是在当下社会中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想要逃离各种欲望的束缚而不得,甚至在逃离的过程中更加深陷生活之网,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每个人...
质疑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北京联合大学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8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