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中韩城市历史街区保护比较研究--以北京、首尔为例
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中文题名:中韩城市历史街区保护比较研究--以北京、首尔为例
作者:刘剑刚[1];
第一作者:刘剑刚
机构:[1]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第一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会议论文集: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第十六次北京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日期:20140613
会议地点:北京
主办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历史街区;文化保护;中国;韩国
摘要:从保护历程、保护政策及保护理念等方面对北京和首尔的历史街区保护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北京南池子和首尔北村的保护与更新案例剖析了两国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主要方法,最后总结了中韩历史街区保护的比较启示. 对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房屋的修缮和改建,《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2002年2月)提出要采取“微循环式”的改造模式,循序渐进,逐步改善等原则。《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2年9月)提出要采取渐进的保护与更新的方式,以“院落”为单位逐步更新,维持原有街区的传统风貌。按照上述政策法规的要求,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就应该是以居民为主体,以院落单位为基础,拆除那些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按四合院故有的面貌予以修缮,内部设施可以现代化。这就从根本上排斥了那种大拆大建的房地产开发方式。显然,南池子的做法与此要求有较大差距。 首尔北村韩屋的保护和更新有以下几点启示:把北村的保护和更新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逐步完成。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性政策组织专门的政府审查机构,特别是驻现场的机构,按计划逐步深入进行。在注重保护和更新有形遗产的同时注重保护和宣扬无形遗产(包括传统文化、工艺等)。规划编制和管理人员不只停留在规划研究或审批的阶段,而是一直参与到规划的实施阶段。注重公众参与,如在计划初期,每周五固定为进行居民座谈和咨询时间,在韩屋修缮的设计和施工中及买入韩屋过程中也注重公众的参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