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大禹治水传说的地理透视(二)
文献类型:期刊文献
中文题名:大禹治水传说的地理透视(二)
作者:王恩涌[1];张宝秀[2]
第一作者:王恩涌
机构:[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
第一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年份:2009
期号:7
起止页码:43-44
中文期刊名: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外文期刊名:Teaching Reference of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收录:北大核心:【北大核心2008】;
语种:中文
中文关键词:大禹治水;神话传说;地理环境;洪水;山海经;“道”;“因”
摘要:三、治水为何鲧筑堤在先,禹疏导在后 传说称,出现洪水之后,四岳向尧推荐鲧治水。《山海经·海内经》称:“鲧用帝之息让以湮洪水”。所谓“湮”,就是筑堤。结果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不成”,被殛于羽山以死。而禹受命续鲧之业,在外劳身焦思十三年,终“道九川”,使江河之水经疏导汇合,流入大海,治洪任务终于告成。“道”就是疏导。当时在治理洪水上的“筑堤”与“疏导”两种方法为什么有先有后?又为什么疏导成功而筑堤失败?尽管大禹治水是神话传说多于史实,但是在难察实际的情况下,还是值得探索其原因。我想当时的地理环境应是其“因”之一。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